青光眼是一组以损害视神经、导致永久性失明为特征的眼科疾病。大多数的青光眼患者(非全部)的眼球内液体压力(眼内压)过高。眼内液体的产生与排出若不平衡,便会造成眼内压力过高,而当液体压力超过视神经可承受的程度时,就会损害到视神经。然而,会导致视神经受损的眼压程度因人而异。
由于视神经受损时会先导致外周视力丧失,而中心视力通常直至疾病后期才会受到影响,因此早期青光眼不容易被发现。此外,患者也不会出现任何疼痛、眼红、流泪或视力模糊的症状。当病患有所察觉时,通常已是疾病后期且其大部分视力也已严重受损。故此,青光眼也常被称为“沉默的视力小偷”。
虽然只有约3%的人口会患上青光眼,但超过三分之一的新加坡失明人数是青光眼患者。它是导致永久性失明最常见的因素,而全球有超过6700万个青光眼病例。有一半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他们患有此疾病。您无法预防或治愈青光眼,但可控制病情防止失明。青光眼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升;在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10%。
青光眼的风险因素包括:
病患可通过一系列的眼睛检查来诊断青光眼,其中包括测量眼球内的液体压力,以及仔细检查眼睛后部的视神经以观察是否有任何受损迹象。医生也会借助一台仪器来检查病患是否能在眼睛内的多个位置看到不同亮度的光点以测试病患的视野范围,加以评估其外周视力是否有受到严重损伤。医生通常也会进行额外的成像测试以评估视神经受损的程度。
青光眼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但可有效治疗和控制病情以防止视力进一步衰退与恶化。治疗青光眼的方式包括:
青光眼的治疗目的是将眼压降低至不会伤害视神经的程度。这不但能防止失明,也能同时保存所剩余的视力。虽然医生普遍建议病患使用眼药水为第一线治疗,但其治疗方式必须取决于患者的青光眼类型和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必须定期回返复诊,以便医生对其治疗效果做出及时评估。若无法充分降低眼压或出现不良反应时,病患可能需要接受其他治疗方案。